1946年,抗联将领李兆麟赴年轻女子家做客,喝茶后觉苦涩,警觉道,“这茶不对劲!”女子冷笑回应,你可以上路了!
在3月9日下午4时,哈尔滨水道街9号的阴冷房间里,一杯掺着氰酸钾锂的红茶被推向东北抗日联军名将李兆麟。
他饮下毒茶后察觉舌尖苦涩,未及起身便被三名匪徒按倒在地,这位令日寇闻风丧胆的“黑土地雄狮”,最终倒在了国民党特务精心铺设的胭脂陷阱中。
李兆麟是东北抗联创始人之一,长期坚持敌后抗战,曾率部参与远东战役 ,与苏联红军 共同解放哈尔滨,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。
在九一八事变炸响时,21岁的辽阳青年李兆麟弃笔从戎。
之后的他化名张寿篯潜入本溪煤矿发动工人,在珠河与赵尚志创建反日游击队,带领抗联第三路军横扫松嫩平原。
日寇档案将其与杨靖宇并列为“满洲治安之癌”,十四年间率部作战377次,剑锋所指处,连克讷河、肇州等重镇。
打到了1945年8月,当苏联红军横扫关东军时,李兆麟率抗联教导旅率先抢占57个战略据点。
在哈尔滨中苏友协会长的岗位上,他成了插在国民党“接收”计划咽喉的尖刀,揭露当局克扣赈灾粮、组织十万民众签名反内战,将滨江省变成民主运动的灯塔。
军统“滨江组”的暗杀名单上,他的名字被朱笔圈红。
特务头子张渤生向戴笠呈报,杀李兆麟可挑拨中共内斗,离间苏联信任!
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就这样悄悄的开展了。
暗杀行动始于1945年深秋。
特务阎钟章两次埋伏在宴会途中,却因李兆麟临时取消行程扑空。
在12月8日,他们误将《哈尔滨日报》总务部长李钧当作目标枪杀。
此后又策划过制造车祸、潜入中苏友协行刺、会场拉闸趁乱下手等方案,皆因李兆麟行车路线诡变或防卫严密流产。
而之后转机出现在混血女特务孙格龄身上。
她以“烈士遗孤”身份混入中苏友协,用俄语朗诵普希金诗歌,抱怨国民党腐败,成功博得李兆麟信任。
1946年3月8日“三八”节大会,她谎称国民党要员邀约商谈“国大代表推举”。
次日午后,李兆麟乘车赴约时车辆突遇故障,警卫李桂林留下修车。
将军独自走向百米外的死亡陷阱,这截短路程,成了他三十六载生命的最后刻度。
水道街9号原是军统联络站,桌上暖水瓶藏着致命杀机。
当孙格龄递上毒茶时手指微颤,李兆麟饮下半杯即觉头晕胸闷。
之后女特务冲向厨房高喊暗号,三名刽子手应声扑出。
此时中毒的李兆麟仍徒手搏斗,但是寡不敌众再加上中毒,很快就败下阵来。
最后被土匪高庆三杀害,法医后来记录,七处刀伤深及脏腑,喉管被利刃割断,军大衣下渗出的鲜血浸透地板。
凶手原计划分尸沉江,但李桂林修车后寻至楼下,与正欲逃离的阎钟章擦肩而过。
苏军闻讯封锁街道时,特务仓皇丢弃毁尸工具。
次日,中共地下党员马亮砸开房门,发现床下那双熟悉的皮鞋,李兆麟怒目圆睁,牙关紧咬,凝固的表情如同未发出的战吼。
之后这桩惨案震动全国。
哈尔滨十万市民涌向街头,将国民党市党部砸成废墟,追悼会上,陈云含泪写下,“他是东北抗战十四年的大旗”。
而军统正按预案散布桃色谣言,甚至毒死替罪羊孟庆云灭口。
李兆麟的遇害直接关联国共内战时期的政治斗争,国民党特务的暗杀行为暴露了其破坏统一战线的立场,也反映出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消极态度。 之后天网在解放战争中缓缓收拢。
在1948年长春解放夜,提供凶宅的孙海镜化装成商贩被捕,次年天津巷战,主凶阎钟章被揪出地窖,至1958年,直接行凶的6名特务全部伏法。
而幕后黑手余秀豪与孙格龄遁逃台湾。
这个曾以俄语诗歌为武器的混血特务,在毛人凤失势后沦为底层娼极,晚年蜷缩在台北陋巷咳血而亡,胭脂刀锋终锈蚀于历史的阴沟。
在李兆麟遗物中有本牛皮封面的战地日记,末页墨迹新鲜如血,“若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眼睛,死亦值得”。
特务们始终不懂,夺走一个英雄的生命,只会让千万人看清黑暗的形状。
当哈尔滨水道街更名兆麟街,当他的雕像挺立在松花江畔,那杯毒茶的苦涩早已化作警世铭文,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高墙铁网,而是民心铸就的钢铁长城。
虽然他已经永远的离我们而去,但是他的精神永在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